海风活动 海风活动

思想中国文化沙龙——雪珥讲座

时间:
地点:北京·静清文苑

7月20日,我们在雅致幽静的静清文苑迎来了远道而来的“历史拾荒者”雪珥先生,思想中国文化沙龙第四期在座无虚席的热烈氛围中开讲。很多嘉宾已经连续来过四次,每次都收益颇多。

1.jpg

雪珥先生,澳大利亚华人,太平绅士,自称非职业历史拾荒者。他有着非常丰富的跨领域的工作经验,从改革与革命的思维出发,应用国际化视角审视中国的近代历史。

“中国近代史源于恭亲王和慈禧1861年的改革,到辛亥革命百年,再到现在、正好150年总结为中国近现代改革史,重要的特点是三个R(reform、revolution、rebel),这是我在海外看1840年代海外对中国的报道,特别是美国纽约时报、英国泰晤士报,有很强烈的穿越感。”

“我们建国六十多年以后,可以感觉到中国的很多问题在一百多年前就存在,现在的问题和1860年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的区别,历史在惊人地重复自己,你从重复当中,用现代眼光看它的时候还有更深的感受。2012年离1979年33年,33是一个很敏感的数字,中国近代第一代改革开放,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失败正好33年,近代史教导我们说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。改革开放到今年已经三十三年,面临一个转型期,和1894年甲午战争的惨败所反省的、所顾虑的、所忧患的有异曲同工之妙。”

“第一个词是改革。第二个是革命。这个词出现得也非常多,很多时候出现的时候并不是指中文语境下理解的革命,我们理解的革命更多是暴力的、政权替换。这种革命用在中国的巨大变化当中。这个革命既包含了我们理解的革命,也包含了第三个主题词是判断。这个词恰恰是更多描述我们所讲的革命。尤其是在1911年之后,一直到1949年,英文媒体里大量有关中国的报道,用的更多的是Rebel,而不是Revolution,这个词更确切地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情况。这三个R是我理解的西方一百多年来对中国的理解的主题词。”

2.jpg

“我对150年改革史就是两句话,“不改革等死、乱改革找死”。这两句话不是为了噱头所做的总结。因为基于对不改革等死的恐惧才会有改革。这是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。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,太平天国席卷大半个中国,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不改革只有等死,他不想死所以进行了改革。”

3.jpg

雪珥先生从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开始,从“改革与革命、权利与资本”的两个关键点出发,以“一个中心”即以人性为中心、“两个基本点”即以利益和权衡为基本点的现代思维,带领我们重新审视这150年的历史进程。让听众在惊人相似的历史发展中,捋清头绪,思考未来。

(感谢静清文苑为我们提供的餐饮及场地支持)